“以前這里是個礦點,廢棄后成了荒地。經過覆土填平后變成小公園,來這里散步的人也多了。”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中童鎮徐楊村村民徐雙燕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該礦點的生態修復,正是鷹潭市生態修復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鷹潭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扎實推進生態修復工作。目前,該市已累計完成187處廢棄露天礦山點的生態修復,面積達7098畝,并建成綠色礦山3個,其中1個被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2個被納入省級綠色礦山名錄。
做好普查,摸清家底。2018年,該市開展礦山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工作,并于2020年制訂了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實施方案。該市對廢棄礦山治理點分門別類制訂修復方案,采取自然恢復、工程治理、土地整治和建設轉用等措施進行生態修復。同時,結合區位優勢,將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等工作統籌推進,效果顯著。
一礦一策,注重實效。據了解,該市對磚瓦窯等采取工程治理的生態修復方式,主要是進行場地平整,然后覆土復綠。針對取土場采取修坡、栽種喬灌木和撒草籽的方式進行修復。對于土地利用現狀圖上是采礦用地且地勢平坦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地塊,在取得相關集體土地所有權者及使用者同意后,優先考慮以增減掛鉤土地復墾的方式進行修復。為確保修復后的原礦山用地綠色常駐,該市對修復完成已驗收的礦山,定期組織人員加強巡查,動態管理;對人為破壞修復工程的行為,及時制止、嚴厲打擊。同時,對生產礦山,做到礦山開采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同步進行,開采一片,恢復一片,復綠一片,把礦山開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控制在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