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隴南市科學謀劃,不斷加強源頭管控,全面強化采砂監管,持續探索符合實際的河道采砂管理體制機制,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導、水利牽頭、國企經營、社會參與的河道砂石資源統一經營管理模式,河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隴南市地處秦巴山地與岷山山脈交匯地帶,是長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境內河網密布,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有河流溪溝9300余條,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61條,水資源總量144億立方米。
生態之于隴南,是資源、是財富,保護好河湖,隴南責無旁貸。為此,隴南市率先在甘肅全省制定河道砂石資源統一經營管理政策,組建市、縣區國有水投公司10家,統一開發經營河道砂石資源,關停小、散、亂的個體采砂點。目前,規劃設置采砂點133處,許可采砂55處。同時,市政府將全市11條市管河流及白龍江干流12座水電站庫區毛砂儲量總價值44.08億元資產注入到市水投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并通過融資貸款,有效解決了標準化采砂產業園建設資金難的問題。
截至目前,隴南市共規劃標準化采砂產業園46座,已建成8座,正在建設16座。為減少經營管理阻力,降低生產成本,隴南市各采砂產業園按照“采、洗、堆分離”“場區封閉圍擋”“生活及生產區分離”“綠色智能”等標準設計建設。同時堅持“政府主導、水務監管、水投實施”原則,根據河道管理和防洪工作需要,科學編制清淤疏浚實施方案,將河道整治和采砂相結合,實現河道治理保護、有效利用河砂資源雙贏。2020年以來,全市累計清淤12處,治理河長300多公里,清淤量超過780萬立方米,利用砂石100余萬立方米。
此外,隴南市采用委托第三方咨詢公司開展技術咨詢的方式對各地河道采砂規劃進行前期審查,提高了河道采砂規劃的科學指導性。建立“天、空、地、人”立體化監管網絡,加強對“采、運、銷”三個關鍵環節和“采砂業主、采砂機具、堆砂場”三個關鍵要素的監管,以信息化推動河道采砂管理現代化。同時建設智慧河湖監管中心,實現重點、敏感區域無死角、全覆蓋、全天候可視監管,進一步提升河道監管效能。